工業地產逆勢強漲!成交率暴增6.8% 台積電夥伴急卡位

發佈日期:2025/10/10  王皓宇 吳奎炎,陳宥翔
台灣工業地產逆勢走強,2025年上半年成交金額突破577億元,成長6.8%,創近年新高!友達、穩懋半導體及泰豐輪胎等老牌企業紛紛釋出廠房資產,台達電以69.5億元接手泰豐廠房,創今年最大交易。專家指出,這反映台灣產業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下的策略性轉型與資產活化布局,展現製造業持續進化、務實應變的韌性與智慧。
近年來,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化發展趨勢。在住宅市場持續降溫的同時,工業地產卻逆勢走強,2025年上半年成交金額突破5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8%,創下近年新高。這波交易熱潮背後,自用型企業成為主要買方,而包括友達、穩懋半導體及泰豐輪胎等老牌企業則積極釋出廠房資產。這不僅是單純的資產變現,更反映了台灣產業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下的策略性轉型與資產活化布局。

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蓬勃發展與住宅市場形成鮮明對比。在都市住辦逐漸成為新一代城市發展重要型態的同時,工業地產的表現尤為亮眼。根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統計,2025年上半年台灣工業地產買賣金額接近577億元,成長率達6.8%。需求主力來自自用型企業,即使面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動,企業購買力仍然強勁,上半年購入土地、廠房及廠辦合計達425億元,占整體成交量的74%。

今年1到8月大型不動產交易達1900億,其中工業地產占比近四成。自用型買方持續購買工業土地、廠房和廠辦的交易量占整體工業地產交易量的八成。這顯示即使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工業地產仍然保持強勁的需求。交易主角也別具特色,賣方多為知名老牌企業。友達、穩懋半導體相繼出手釋出資產,老字號泰豐輪胎也將低度使用的廠房出售,最終由台達電以69.5億元接手,創下今年工業地產最大交易紀錄。

 許多傳產業者持有龐大土地資產,過去作為廠房使用,但現在本業經營大多已轉往東南亞、越南等國家。這些在台灣閒置的土地資產近年來紛紛被拿出來活化,包括紡織業和一些受關稅衝擊的傳統製造業,如零組件和腳踏車等產業。對這些企業而言,出售廠房不僅是變現資金,更是資產活化的策略布局。同時,資金充裕且積極擴張的企業也把握機會進場,提前卡位。林敬超表示,這些企業多與台積電有高度關聯,包括科技業者、半導體廠商以及中下游的封裝測試製造商,他們需要靠近台積電,因此特別關注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台積電周邊或科學園區周邊的工業用地釋出。

回收資金的企業通常有三大運用方向:轉進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商辦資產、加碼研發與轉型升級,或補強營運資金以應對關稅與市場波動。李嘉玶認為,由於對等關稅政策仍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短期內廠商對未來半年整體營運能見度不佳,可能會對添購自用型不動產採取較保守態度。然而,面對國際貿易供應鏈重整甚至可能造成全球貿易碎片化的挑戰,一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可能仍會選擇根留台灣。這股工業地產交易潮,實際上是台灣產業轉型的縮影。廠房不再只是固定資產,而成為企業靈活調整的策略工具,也展現了台灣製造業在壓力下持續進化、務實應變的韌性與智慧。

資料來源:TVBS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