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設算息是什麼 如何計算 需要注意什麼

✅ 押金設算息是什麼?
簡單說:「押金設算息」指的是押金存放期間應產生利息,其利息由押金提供者(多為承租方或買方)主張,而不是讓收取方白白佔用資金不付報酬。

又稱:「押金計息」、「押金生息」、「保證金利息」。

法理依據:依《民法》第508條及實務見解,押金若無約定視為無息,但若契約載明「設算利息」,則應照約計息。

實務操作現況

1. 常見適用情境
工業土地租賃:租期長、押金金額大(數百萬~上千萬),押金設算息成為常見議題。

建廠履約保證金:買方付款前,開發商或政府需收取押金(確保履約)。

長期倉儲、設施租用契約:多見於5年以上租約。

2. 利息計算方式
通常有兩種方式:

利息 = 押金 × 年利率 × 押存天數 ÷ 365(或÷ 360)
固定年利率法:依契約約定(如年息 1%~2%)。

浮動利率法:採用中央銀行公告的定期存款利率或活期存款利率(例如郵局1年期定存1.765%)。

3. 押金處理機制
有些契約規定:

利息可折抵租金。

期滿返還時一併給付本利和。

利息歸出租人所有(若約定不生息,視同利息已讓與)。

應對與風險提示
1. 注意契約條文關鍵語句
應避免以下模糊字眼:

「本押金不生息」(視同無利息)

「依實際存款利率計息」(可能浮動不定)

最好明訂:年息%數、起息日、還息日、利息用途(折抵?退還?)

2. 稅務與帳務處理
若押金利息為承租人收入或支出:

利息收入需列帳課稅(如作為營業外收入)

需開立或取得憑證(可能涉營業稅或所得稅)

3. 利率風險與資金調度
當利率變動劇烈(如央行調升利率),浮動設算息會造成成本變化。

高額押金對中小企業來說會形成資金壓力,特別在利息低時反而不划算。

長期趨勢與契約策略建議
1. 法律趨勢:押金制度日趨透明
越來越多標準契約導入「押金設算息條款」。

政府公共工程或科學園區土地契約通常已固定「依公告利率計息」。

2. 財務策略建議
大型企業:押金若金額龐大,應要求設算利息並進行利率談判。

中小企業:可提出以「履約保證保險」代替現金押金,減輕資金壓力。

3. 新型機制:數位帳管與監管帳戶
某些高額交易(如BOT案、產專用地投資)會以「監管帳戶」儲放押金,並依系統自動計息。

📌 快速總結:押金設算息三階段檢核表
階段